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运动论内容 > 物理学部分

运动论的物理实践

下载

运动论的物理实践
这项探讨是“运动论”的物理学结论。它指出常态能与核能之间在大自然中存在着相互转换的守恒关系。
每一个能源工作者,都存在一个原始的基本问题,即能量从何而来,哪里去了?
以往的能量守恒与物质守恒,都是作为孤立的单元系统来理解自然现象的,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成为另一种形式;物质从一种存在转换成另一种存在。
自从相对论指出,“能来源于物质(E=/mc2)”后,这样,就突破了能量守恒与物质守恒两个孤立的系统,并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大自然运动中的两个“环节”。重要的是新概念把原有各自封闭的两个守恒系统组成了大自然运动中的两个组成部分,并链锁起来,因而使人看到能量守恒与物质守恒仅仅是相对守恒,不是绝对守恒。
因此,新问题提出来了,大自然的运动存在着更为远大、更为高级的、守恒的“循环系统”,这个新系统存在于一个新的“封闭体系”层次中,其中应当也必然包括以往存在的能量守恒与物质守恒  两个环节做为它的低一级层次存在的组成成员。
相对论、量子力学与对各种粒子的破碎实验结果,天体的观测给科学进程铺好道路。尽管爱因斯坦本人以为“根据相对论,在质量与能量之间没有重要的区别。能量具有质量代表着能量。”但无论伽利略,开普勒还是牛顿奠定的普通物理学,天体物理学都与他的说法有出入,能与质是不同的。从基本概念认识说起,它们的表达式都大相径庭,或者说,这两个东西在物质世界中各自的运动层次是不同的,质量具有能量,这应肯定,但能量起码在太阳系中的表现是一种“相对运动”的物质,而质量是一种“相对静止”的物质。就爱因斯坦本人提出的著名能质关系
E=mc2				c——光速
也蕴含着“转换运动”,除法
Em=c2
本身就表示物质质量m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向能量转换(转化),转化的结果,可以释放出光速C的二次方倍数量的光子能。但能量绝不是质量本身。所以,数学的相等在实在世界里有时并非“就是”。
但是相对论的确创建了人类认识和掌握自然的伟绩。美国总统罗斯福与爱因斯坦的一次著名谈话,决定了美国生产原子弹的进程。不过,核能首先用在战争上又是人类的共同灾难。
质量是不是能量或者能量是不是质量的问题对于“运动论”不是主要的,这个问题不是辩论的问题,而是个证明的问题,它在“运动论”的发展中,读者自会不言而喻。
相对论给予运动论创建的理论基础,仍是人类对于宏观天体运动长期观测的经验——开普勒运动三定律,也是人类对于微观物质运动规律的经验
Vt=c
这里
V为全空间,t为时间,c为光速。
人们把这个等式叫做“麦克尔逊-莫雷实验的光速不变原理”。
假如我们获得了本书“R3=T2——动量守恒原理的时空表达式”中的“量纲分析法”,“元基方程”以及“微积分的代数根源及其代数化研究(二),6,大循环图象”,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求得
Em=C2
而且,所需的概念最简,数学手续最少:
因为			Vt=C
C是线性的(速度),应改写V为R(线性空间即距离),
给此式双方乘以m?Rt=R2t?Rt=1
则
m?Rt?Rt=Cm?Rt
可
m?Rt2?R=m?C2
因
m?Rt2=F,F?R=E
故
E=m?C2
稍加比较,立即可见到,这个证明能质关系公式的“最简”程度已经到了根源上,它无需爱因斯坦的“四维时空连续统”中黎曼几何的张量计算。但这并非是说相对论不必要,首先认识E=mc2存在的理论当是相对论,引来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提高。
以数学关系衡量E=m?c2和R=t?c,前者包含的(m?v)是可以消除的,以“量纲分析”的角度看,它们的意义没什么两样。但以物理角度看E与v是不同的,E可以作如下理解:
“整体系统(如太阳系、原子系)的运动,”或者“粒的运动”(粒作广义理解)。
这个解释法完全出于开普勒三定律,如果“向径扫过的面积在同样时间里相等”是面积定律,则“这个面积偏转的章动”是体积定律,可以顺推到
(m?v)?Rt=E是新层次的以(m?v)为粒的运动(m?v)Rt。
可见,空时关系(R/t=C)是波的表现,则能质关系就是粒的表现。也可以看到,在大自然的这个方向上,物质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光。
新的证明能质关系方法,在其证明过程里清楚地看到,加速运动系包括着惯性运动系(牛顿体系)。整个过程是一个由牛顿体系到相对论体系再到运动论现在的体系的逻辑过程,构成一个“理论循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数学与物理统一的大自然。
与普朗克黑体粒子辐射实验公式导出德布罗意波公式的证明共同构成一个“观察大自然根源及其运动的统一方法”,因为方法带有层次性、运动的相对性、方向性、各阶段理论的包容性,认识自然能力的有限性。
“量纲分析法”给物理学发展产生、识别、论证物理关系开辟一条新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单值全息律”则是我们观察世界的逻辑基础。为实践于物理,必须提及如下几点单值的运动:
(1)除法原则的单值运动是旋转运动。
(2)以x为原量,y为新量,在守恒条件下,当达到π/4时,(y/x)=1。
(3)除法表达的旋转运动是守恒下的运动。
(4)旋转一周的累积数是“8”。从1到8建立在圆周上,8与0重合在开始设定的零位置。
(5)零是“矛盾对立统一体,对立两事物双方在连续不断转换运动中,旧事物向新事物由量的过渡到质的变更之标志”,相对无穷大则是旧事物的终结,是新事物的物质基础,有衰亡的方向性。1在单值的旋转运动中,又具有相对无穷大的衰亡性,提供新生事物物质的基础性。
在连续不断的绝对运动中,旧事物消亡的同时新事物诞生这种不间断的运动中,相对无究大(1)刚好是建立新事物的起点。表现在圆周上,每一个π/4处都是新旧事物的交接位置。不同的事物应以不同的文字表示,如
Rt=C
Em=C2
有了物理学理论基础、逻辑基础之外,还要有数学基础,这就是本书的“微积分的代数根源及其代数化研究(二)”。也需扼要提及
(1)超超越函数定义
当自变量x有某个确定值时,如果在数轴上存在x,那么必定同时确定的还有
xx
x的x次方。
这种函数另起名称“超超越函数”。
显然
xx>>x   (x>1)
可以令
y=xx
另一方面,根据“超超越函数”定义它也必定有一串数
				
和
x=μμ
等等等等,给定一值会得到无穷多个值。
(2)设  X=xx,另有一个一般函数
y=f(x)
则
				
				
简作
(3)每个正函数y=f(x)都有反函数
x=Φ(y)
因此
x=Φ(y)=X(1x)∞↑
得到:函数关系符号Φ可以 形式的无限次人为手续代替,其中只有一个量X=y。
因此得
y=xx    (x>0)
可以代替一般函数符号f
(4)若			y=xx
则				
logyx=1x
用对数换底公式
logaxlogay=1x
logaxlogaxx=1x
1x=1x
即x=x
保持守恒。即“当y=f(x)被y=xx代换后,仍然保持原始自变量x的守恒,无论是怎样的f运动过程,量x并不丢失,但代换后运动的途径被‘固定’了”。
(5)超超越函数与复合函数的关系。有个多层函数
y=F(u)
u=Φ(v)
v=f(x)
x是自变量,u、v是中间函数,也可写成复合函数
y=F〔Φ{f(x)}〕
这个式子与下式
y=F(x)
的属性是没区别的,区别的只是指明了F内的几个运动阶段而已。因此,复合函数也有
x=x
x?1x=1
将复合函数的中间函数这种守恒关系,应用“链锁律”插入,得
xv?vu?uy?yx=1
(6)复合函数的反函数也同样有(5)的守恒
yu?uv?vx?xy=1
(7)根据“单值全息律”,应当是
上面仅以4个变量组成的复合函数为例。数学模式并不限制参与复合函数的变量数。但逻辑要求在一周内只有8个正反全息的量共4个变量参与(注意“单值全息律”中最后一节e2πi?ε2πi=1)“大循环”。
现在稍加小结一下上述要点:
●物理学得知
Rt=c
Em=c2
●逻辑告知,一周共4个变量组成正反全息8个除式。
●数学告知,具体的“大循环”运动形式。
●现在还缺少些什么?
显然4个变量已被物理学告知是时间t空间R、质量m和能量E。
这4个变量中应以能量E为端函数表现的大循环。物理学告知,能量是4个变量中最为有活力的动态变量,所以它应是端变量(函数)。
因此,我们断定尚缺少的6个除式应当是
tE mR Et Rm mE tR它们完全可以“量纲分析”法求得定量关系
(1)求m/R
因     m=R2t  (见“R3=T2”部分),
则				mR=R2R?t=Rt
=c    (光速)
(2)求E/t
因				E=F?R
=m?a?R
=R2t?Rt2?R
=(Rt)3?R
则				Et=(Rt)4=c4
(3)求(R/m)、(t/R)、(m/E)、(t/E)
因				Rt=C,mR=C
Em=C2,Et=C4
则				tR=C-1
Rm=C-1
mE=C-2
tE=C-4
至此,物理学的“时间、空间、质量、能量大循环”已经建立起来,只要将这8个除式放入数学的大循环式中即可。(如图)
我们也可以将8个象限(每个象限π/4)定为时间、空间、质量、能量象限,每个变量占有两个象限,然后在象限界限上标上字母,同时这个象限界限正好是分数(除)的“一横”。并确定逆时针方向为正向运动。(如图)
所谓“正向”,是以粒象说的观点,粒子的运动方向确定的正向与反向。图中箭头所指为正向。同时这个正向的广义含意是指大自然正向运动时熵值提高,反向运动熵值减少。总之大自然运动有方向。
这张图中的空间是以线空间R表示的,其它图以全空间V表示。
我们将8个除式以符号y/x表示,称作“转换子”,因为这里在计算时仍是除的关系,但物理学概念已经建立了“转换”,可以简单理解为,粒子跨越象限时,以除法关系计算,但粒子的性质已经由前象限标记的物理量“转换”为新象限标记的物理量。
粒子在“时空质能大循环”中永无休止的运动着,在这里没静止,没有停顿。宇宙处处时时都运动着,只有那种相对而言好象形式存在的不变事物,其实质还是由于不同层次的运动使形式存在开始了改变。人们把这种形式存在看成是“相对静止”,并且给定一个“数学符号——等号(=)”。这种“相对静止”、“相等”对于宇宙来说,只不过是个瞬间,但对于人类往往是漫长的,这也是不足为奇的事情。由于“相对静止”、“相等”,则转换运动中量的改变也随之被一厢情愿地“固定”下来,把“相等”看成“量的平衡”。
我们已经提到,反向运动熵值减少。这个反向运动仍可以是“反向粒子”的运动,多次观测的微观粒子是存在这种反向粒子的,常称为“反物质粒子”。